2017-06-15达州华康医院
有很多30岁以上甚至超过40岁的女性想生二胎,在这部分人群中,很多人会面临血压高所带来的重大风险。
在门诊或网络咨询中,有很多这样的咨询:“医生,我有高血压,能不能怀孕?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高血压与妊娠的问题:
一、根据血压水平分类:
1、高血压前期:血压水平≥120/80mmHg,<140/90mmHg;
2、轻度高血压:血压水平≥140/90mmHg,<160/110mmHg;
3、重度高血压:血压水平≥160/110mmHg。
二、根据血压升高和原因的类型分为:
1、白大衣高血压:白大衣高血压是指诊所测量血压高,而家庭自测血压正常;动态血压显示在医院刚背上动态血压的时间段血压升高,第二天来还动态血压的时间段血压也升高,但在家的这段时间血压均正常。这种情况在女性很多见,一般与到医院时情绪紧张有关,这样的高血压,不是真正意义的高血压,一般脱离医院的环境,血压就正常(如下图所示)。这种情况的女性怀孕后一般血压平稳,预后良好。但也有研究表明白大衣高血压的女性在20周发展为妊娠高血压或先兆子痫的比例比正常血压者高,所以一旦怀孕必须在家严格监测血压。
2、隐匿性高血压:与白大衣高血压不同,在诊所测得血压<140/90mmHg,而动态血压≥135/85mmHg,这种情况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研究,小样本的研究表明至少20%的患者在孕早期发展为高血压。
3、确诊为慢性高血压的患者:这种患者的血压在诊所和家庭自测血压均明显升高。
(1)继发性高血压:指有其他原因比如肾脏疾病、肾血管疾病和肾上腺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,纠正和治疗这些疾病后血压可以正常,一般占高血压的10%左右。
(2)原发性高血压:这些患者的高血压原因不明,主要跟遗传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,占高血压人群的90%,肥胖和年龄增加是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。
三、正常妊娠对血压的影响:
怀孕期间的正常生理学改变,在妊娠早期前三个月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,血管扩张,血压一般会下降5-10mmHg,这个血压水平会持续到妊娠中期,到妊娠晚期血压恢复到怀孕前水平。对于大多数轻度慢性高血压的患者,血压在妊娠期的变化也遵循这个规律,甚至有部分正在服药的高血压孕妇,因为血压的降低,逐渐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,甚至停用。
四、备孕之前需要做的检查:
1、尿液检查:监测尿蛋白,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比值,镜检查白细胞和红细胞,必要时做中段尿培养,排除慢性肾炎和肾盂肾炎等导致高血压的原因;
2、血液检查:肝肾功能和电解质、尿酸、血糖等;
3、心电图、心脏超声和动态血压检查;
4、肾脏和肾动脉超声检查,排除肾脏和肾动脉疾病,必要时要查肾动脉CT血管成像,排除肾动脉狭窄;
5、肾素-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、皮质醇、儿茶酚胺类激素检查。
五、孕前高血压对妊娠的危害:
孕前高血压明显增加妊娠的风险,尤其是血压重度升高的女性,因为在妊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:在原有慢性高血压的基础并发妊娠期高血压、先兆子痫和子痫;对胎儿的影响是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、胎盘早剥、增加早产和剖宫产机率,这就明显增加母婴死亡的风险。
六、高血压女性备孕前的准备:
对于继发性高血压,能找到导致高血压的原因并去除这个原因,就能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,这其实是最理想的。
比如之前有一个35岁的女性,血压升高,但她想生二胎,我让她先做些常规检查,发现她的血钾明显偏低,结合患者没有明显的高血压家族史,建议她做检查排除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。抽血和肾上腺CT的结果均提示肾上腺长了个瘤子,是这个瘤子长期分泌会导致血压升高的激素,导致的血压升高。由泌尿外科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切除肿瘤后血压正常了,她愉快地去孕育她第二个宝宝了。这种情况,是非常非常幸运的,
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而言就没这么幸运了,因为原发性高血压目前没有确切的病因,遗传因素尚没有办法改变。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!比如低盐低脂饮食、戒烟戒酒、控制体重和减肥、避免熬夜、作息规律、规律运动等等。建议一周至少有氧运动3-4次,比如跑步、快走、游泳、骑车等,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。
七、高血压女性妊娠期监测:
血压升高的女性,孕前经过详细的检查,经过产科和心脏科医生的综合评估,认为可以考虑妊娠的:
1、首先要放松心情;
2、改善生活方式,避免体重增长太多太快;
3、孕期加强血压的监测、尿蛋白和眼底血管的监测;
4、孕期血压水平的管理,相对较宽松,因为太严格的血压控制,反而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,血压超过160/100mmHg才需要使用降压药物,首选甲基多巴、次选拉贝洛尔和拜心同,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。但是要强调的是最初的三个月内尽量避免使用任何类型的降压药。
最后提醒有高血压的女性,在决定妊娠,尤其是二胎时,一定要慎重,如果是重度高血压,已经合并心脏、肾脏和脑血管并发症的,禁止妊娠!高血压前期和轻度高血压的患者一旦怀孕,孕期必须加强监测,一旦发现异常,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。